洛阳陌

作者: 唐代    李白
白玉谁家郎,回车渡天津。
看花东陌上,惊动洛阳人。

bái yù shuí jiā láng ,huí chē dù tiān jīn 。白玉谁家郎,回车渡天津。
kàn huā dōng mò shàng ,jīng dòng luò yáng rén 。看花东陌上,惊动洛阳人。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洛阳陌作者: 李白

简介 诗词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洛阳陌译文

白玉谁家郎,回车渡天津。
那个面白如玉的是谁家的少年郎?他已回车过了天津桥。

看花东陌上,惊动洛阳人。
在城东的大道上看花,惊动得洛阳人都来看他。

1、昌炳兰编著 历代名人咏洛阳 :河南大学出版社 ,1991年04月第1版 :67-68
2、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196-197

洛阳陌注释

白玉谁家郎,回车渡(dù)天津。

洛阳陌:亦名“洛阳道”,古乐曲名。
属横吹曲辞。
白玉:喻面目皎好、白晰如玉之貌。
白玉谁家郎:用的是西晋文人潘岳在洛阳道上的风流韵事。
天津:洛阳桥名。
在洛水上。

看花东陌(mò)上,惊动洛阳人。

东陌:洛阳城东的大道,那里桃李成行,阳春时节,城中男女多去那里看花。
用潘岳典。

1、昌炳兰编著 历代名人咏洛阳 :河南大学出版社 ,1991年04月第1版 :67-68
2、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洛阳陌赏析

白玉谁家郎,回车渡天津。
看花东陌上,惊动洛阳人。

  《乐府诗集》卷二十三列于《横吹曲辞》,梁简文帝、沈约、庚肩吾、徐陵等有《洛阳道》,皆写洛阳士女游乐之事。李白始题《洛阳陌》。萧士赟云:“《乐府遗声》都邑三十四曲有《洛阳陌》。”李白诗沿旧乐府题旨,当作于开元二十三年(735)游洛阳时。

  “白玉谁家郎,回车渡天津”借用西晋文人潘岳在洛阳道上的风流韵事,描绘出一幅洛阳富家子弟驾驶宝马香车、驶于天津桥忽转城东看桃李的景致。

  “看花东陌上,惊动洛阳人”描绘出白玉郎本不想惊动世人,观赏桃李花美时却惊动洛阳人的热闹纷纭景象,可谓春风得意,时代万人迷。

1、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196-197

相关推荐

  • 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