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地区素以人杰地灵而著名,而其中的江南四大才子更是才华横溢、受到广泛赞誉。他们分别是唐伯虎、文徵明、祝允明和郑板桥。唐伯虎以其独特的绘画风格和幽默风趣的个性闻名,被誉为四大才子之首。文徵明则以其精湛的书画技艺和诗文才华,以及其忧国忧民的风范,深受后世推崇。祝允明则以其擅长文辞和词章的才华而脍炙人口,被尊崇为才子中的佼佼者。郑板桥则以其卓越的治学成就和广泛的领域涉猎,被誉为江南地区的学术泰斗。四位才子各具特色,共同见证了江南地区文化的繁荣与兴盛。
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让江南四大才子广为人知,那么历史上真的有江南四大才子吗?他们有没有帮助唐伯虎娶秋香呢?本期视频,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江南四大才子。江南四大才子的历史原型是明朝中期生活于吴中地区的四位著名才子,合称吴中四才子,他们是唐寅、祝允明、文徵明和徐祯卿。

第一位唐寅,也就是我们熟悉的唐伯虎,出生于公元1470年,因为出生于虎年,再加上是家中老大,所以字伯虎。唐寅的父亲是一个开酒馆的商人,家境还算殷实。唐寅自幼就非常聪慧,在诗文、绘画上都有很高的天份,是远近闻名的神童。长大后的唐寅工诗文,擅书画,家中藏书无数,16岁时就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苏州府学,16岁迎娶江南名士徐廷瑞之女为妻,与吴中名士祝允明、文徵明结为好友,拜名家沈周为师学画,春风得意,前途大好。当时的文人墨客都以与唐伯虎结交、得到唐伯虎真迹为荣。
然而好景不长,在唐伯虎25岁那年,他的父母和妻子都在这一年相继离世,唐伯虎骤然遭此打击,悲痛欲绝,每日借酒消愁,再也不复昔日的锐气。大概在这个时期,唐伯虎与徐祯卿结识,江南四大才子就这样成为了至交好友。
祝枝山实在不忍看唐伯虎就这样消沉下去,鼓励唐伯虎去考科举。于是唐伯虎闭门不出,埋头苦读,公元1498年,唐伯虎在应天府乡试中考中了解元,江南的官员、名士纷纷向唐伯虎祝贺。
乡试主考官梁储在回朝后把唐伯虎的考卷交给同僚程敏政品评,没想到正是这个举动间接地害了唐伯虎的后半生。程敏政是第二年会试的主考官,他见唐伯虎有如此大才,日后必定是前途不可限量,于是他便提前拉拢唐伯虎,没想到在次年的会试中,有人举报程敏政泄题给唐伯虎,一下子闹得满城风云,明孝宗下旨彻查,唐伯虎也被抓进了天牢,最后没查出结果,程敏政被勒令退休,唐伯虎的成绩作废,贬为小吏,终身不能再参加科举。
唐伯虎前途尽毁,整日以酒色自娱,以卖字画为生,想以此渡过余生,宁王朱权听说了唐伯虎的大名,重金邀请唐伯虎入府,唐伯虎以为自己的人生出现了转机,没想到却是一个巨大的陷阱。
宁王朱权图谋不轨,暗中策划造反,唐伯虎害怕自己会被牵连,于是不惜装疯骗过了宁王,从虎口脱险。
经过这么一番折腾,唐伯虎也彻底放弃了做官的想法,以桃花坞为居,闭门修行,靠好友接济为生,公元1523年,唐伯虎病逝,享年55岁。
第二位祝允明,字希哲,自号枝山,出生于公元1461年,是吴中四才子中最年长的一位。相比唐伯虎,祝允明的出身可以算的上显赫,其祖父祝颢官至官山西布政司右参议,而祝允明的外祖父徐有贞是明英宗夺门之变的功臣,参与害死于谦,不过在祝允明出生时,徐有贞早已失势,在1472年郁郁而终。
相比唐伯虎的风流倜傥,才高八斗,祝允明长相奇异,自嘲丑陋,除了诗文之外,祝允明在书法上造诣极高,尤其是草书,引领明代文坛,被后人称之为明朝草书第一人。
虽然祝允明是和唐伯虎齐名的大才子,但是他并没有好友唐伯虎那样的考试天分,祝允明19岁考中秀才,考了五次乡试才考中举人,而会试更是考了七次也考不中。最后还是举人身份当官,当了一个知县,由于其勤政廉洁,政绩斐然,公元1522年,时年62岁的祝允明升任应天府通判,在当了近一年的通判后祝允明自请退休回乡,在听说唐伯虎去世后,祝允明十分哀伤,为好友撰写了墓志铭,公元1527年,祝允明去世,享年67岁。
第三位文徵明,出生于公元1470年,本名文壁,其父文林时任温州永嘉知县。文徵明小时候不会说话,很多人都认为他是白痴,但是文林却相信儿子只是大器晚成。直到文徵明11岁时。他才学会开口说话,学习诗文书画,并且开始崭露头角。
长大后的文徵明一边当起做题家,一边学习书法绘画,与好友祝枝山、唐伯虎一起提倡古文辞。他师从名家沈周,在绘画上的造诣非常高深,与唐伯虎、沈周、仇英合称为明四家,文徵明生性正直,不好女色,有一次唐伯虎找歌妓给他敬酒,竟把文徵明吓得跳船逃走。
文徵明一生考了九次乡试,都没有考中科举,最终于1523年受工部尚书李充嗣举荐入朝为官,授翰林院待诏,不久,文徵明也申请退休回家,但是一直没有得到批准。内阁大学士张璁和杨一清想拉拢文徵明,文徵明不愿攀附权贵,被二人排挤,公元1526年,文徵明退休回乡,从此醉心于书画之中,不问世事,公元1559年,文徵明去世,享年90岁。
第四位就是徐祯卿,他是吴中四才子中最年轻的一位,出生于公元1479年,比唐伯虎和文徵明小9岁,比祝枝山则小了18岁。相比于其他三位,徐祯卿在后世的名气没有那么大,但是徐祯卿在明朝文坛的地位可是举足轻重,被称为吴中诗冠,与李梦阳等名家合称为明代文坛的前七子。
徐祯卿在考试上也是一波三折,早年多次落第,在27岁时一举考中了进士,但却因貌丑没有进入翰林院,六年后,徐祯卿在京城病逝,年仅33岁,是吴中四才子去世最早的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