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将儿子刘禅托付给了诸葛亮,白帝城成为托孤之地

刘备为了保障自己的儿子刘禅的稳定与安全,毅然决定将他托付给了聪明睿智的谋士诸葛亮。作为白帝城的托孤之地,这个决定给人以安宁与依靠的感觉。白帝城作为巴蜀地区的政治中心,其地理位置得天独厚,高耸入云的山脉在舒缓和宁静之间,仿佛给予了人们的心灵以安抚。而此时,刘备对白帝城产生的信任与选择,也将成为历史上一段重要的注脚。

浅谈诸葛亮与刘禅的关系

刘禅对诸葛亮尊崇的种子很可能在其小时就种下了。尽管刘备时代,诸葛亮的地位起先还算不上显赫,但蜀汉的发展轨迹基本按诸葛亮的设定前进,蜀汉的内政外交都深深打上他的烙印,诸葛亮对整个蜀汉举足轻重。且因其为人处世很有分寸,进退得体,公私分明,深得内外敬重。

刘禅小时耳濡目染,自然跟着敬重;长大一些,诸葛亮实际担当了教诲刘禅的重任,君臣间,虽非以"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为戒,但诸葛亮的威严自是在刘禅心里扎下根去,况且诸葛亮还是其父重臣,嬉戏不得;刘备托孤白帝城,就是明白地把刘禅交给了诸葛亮。

刘备将儿子刘禅托付给了诸葛亮,白帝城成为托孤之地

刘禅不傻,自家老子的话摆明了赋予诸葛亮独断专行之大权。刘备特地诏敕刘禅,"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虽名为君臣,事之得如父,这还有什么可说的。上位后,刘禅第一件事就是封神——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开府治事,什么事都交给诸葛先生做,自己呢,干脆闭目养神。

刘禅的做法其实很好理解,十六七岁的少年,虽坐上皇帝位子,但毕竟还是孩子,如康熙那样早熟之人,十几岁就能乾纲独断,终是凤毛麟角。

把政事拱手交给丞相的刘禅闲来无事,并没像历史上的一些无能皇帝一样,把自己的精力用在遛鸟撒鹰上,读书习武,诸葛先生有什么大事禀报,只一个"准"字即可。诸葛说击南蛮,刘禅说可;诸葛说用用向宠,这人不错,刘禅说可;诸葛说应该北伐曹魏,刘禅说,这事是不是缓一缓,相父南征了又北战,是不是太劳累?见劝不过,就全力支持,绝无二话。诸葛亮战败而回,刘禅赶紧跑去安慰:没事,没事,胜败乃兵家常事,虽同意诸葛自贬,但一俟其取得小胜,迅速让其官复原职,宠任如故。

刘禅对诸葛亮可谓言听计从,即使偶有质疑也从不强硬反驳,诸葛亮鞠躬尽瘁、忠心可鉴,人神共知,刘禅谨守遗诏,事之如父,不容其权威有损,处处维护,君臣相和,从而保证了蜀汉在内忧外困的情况下国势平稳。

诸葛亮死讯传来,刘禅连日伤感,不能上朝,竟哭倒于龙床之上。灵柩自外而回,刘禅率文武百官,出城二十里相迎。

诸葛时代,刘禅虽无意为志,但能善处其间而无大碍,不可谓无智。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