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唐代诗人,被誉为诗圣,其人生结局至今仍是一个谜底。历经战乱、流离失所,他对社会不公、政治腐败的批判与思考始终贯穿其诗作。他笔下的山川河流、宫殿废墟,以及壮志逐梦、久经沧桑的人生经历,都深深触动着后人。然而,他的生平遭遇和最终命运仍鲜为人知,颇具神秘色彩。杜甫的诗歌作品,如同一座永恒的灯塔,照亮着后人的心灵,启迪着我们对世界的思考与感悟。
《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草堂
《登高》这首诗是公认的最好的七律诗。然而写出这首诗的作者——“诗圣”杜甫,其实他的一生并不得志,甚至于穷困潦倒。晚年时更是流离失所,四处飘泊,最终于贫病交加中故去。享年五十九岁。他的死除了令人惋惜也让后人觉得迷惑。
杜甫像
据考证,杜甫的死因主要有三种说法:
一,死于牛肉配白酒。当然,并不是说牛肉配白酒不能吃,但这个说法是有史书记载的。
《旧唐书》和《新唐书》均记载,杜甫是吃牛肉白酒,“一夕而卒”的。
唐人邓处晦所著《明皇杂录》记载更加详细:“客耒阳,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甫投诗于宰,宰遂致牛炙白酒以遗甫,甫饮过多,一夕而卒。”
此书作者认为杜甫是长期困顿,导致饥肠辘辘,之后突然的爆饮爆食,属胀饫而死。
牛肉配白酒,其实很不错
后人经过考证,以为上说不完全正确,认为杜甫的真实死因应该是食物中毒。理由是,杜甫被大水阻于耒阳时,时值暑天,气候炎热,食物极易变质。特别是肉类,县令送去的牛肉当天没吃完,第二天就己变臭腐坏,含有大量的毒素。
可是古人并不懂这个,杜甫当时又年老多病,体质差。吃了变质食品引起食物中毒,再加上大量饮酒,毒素直入血液,引发心脏衰竭而死。
这种说法,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但这都是后话了,这种观点是近代以后才提出的。
江船
二,后来又有人提出新的观点,认为杜甫是在船上大量饮酒后,夜宿船中,至半夜江水突然暴涨,“为惊湍漂没”,其尸不知去向。
这算得上是个浪漫的想象:酒后落水而死,总好过穷困潦倒而死。只是这个说法没有任何史料依据,权当是后人的美好愿望了。
因为找不到有力证据,此说支持者甚少。
洪水中孤立的房屋
三,后人根据大量史料,结合民间传说,并通过大量的细致考证,大致还原了诗圣杜甫人生的最后时光。
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四月。湖南兵马使率兵作乱,长沙城里(潭州)到处火光冲天,乱兵四起。潭州刺使被杀,百姓仓皇外逃。
为躲避战乱,杜甫全家驾舟溯郴水而上。至耒阳方田驿时,逢江水暴涨,风高浪急致船无法前行,只得靠岸停船。杜甫在此人生地不熟,无人接济。全家于贫病交加中,一连数天都找不到食物充饥。
后来,耒阳县令闻讯派人送来食物,并邀他去县里做客。可惜的是,因为大水越涨越高,未能成行。眼见又将粮绝,无奈之下遂不告而别,掉头去往衡州,想要另寻安身之所。
大水退却之后,耒阳县令派人再去往江边邀请时,杜甫一家己不知去向。看到江中满目狼籍,以为洪水滔滔中,诗人一家己葬身其中。
穷困潦倒,以舟为家
县令听闻后,扼腕叹息不止。至江边凭吊时,县令拾到杜甫的一只靴子,遂于江边为其建了一座衣冠冢,以示纪念。
而在同一时间,杜甫仍以船为家,过衡州,沿江而下到了洞庭湖。
过洞庭湖时,还做了一首诗:《过洞庭湖》,诗曰
“破浪南风正,回樯畏日斜。湖光与天远,直欲泛仙槎。”
由于沿途无法靠岸落脚,整个下半年,杜甫全家都是在船上度过。
冬季时,天气寒冷,贪病交加中,杜甫的幼女夭亡了。经此丧女之痛,一代诗圣竟也一病不起,死在江中破船之上,时年五十有九。
八百里洞庭
杜甫身故后,穷困无依的家人无钱让他归葬故里,只得将他的灵柩在岳阳寄存了四十三年之久。
一直到他的孙子杜嗣业时,才有能力将他的灵柩运回故乡——河南偃师,安葬在首阳山下。
诗人元稹为杜甫做有一篇墓志铭,其中记载有“扁舟下荆楚间,竟以寓卒,旅殡岳阳,享年五十有九”的句子。这是杜甫殁于江舟中的最好明证!
如今,对于杜甫的死因,众说纷纭,主要有以上三种观点。相信随着考证的深入,谜底终将大白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