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大帝以强力统治、开拓疆土著称历史,而理财大师桑弘羊则以其精明的财政政策为世人所称道。他们皆在各自领域通过改革创新,为汉王朝的辉煌奠定了基础。汉武大帝通过强力统治和军事征服加强国力,桑弘羊则利用财政策略,提高财政收入和管理效率,共同为汉王朝的繁荣昌盛做出了重要贡献。
今天我们继续分享吴晓波老师的《浩荡两千年》,前面我们聊了几位伟大的变革家:管仲、范蠡和商鞅。今天我们聊聊汉朝的政治和经济制度,以及汉武大帝和桑弘羊是如何打造一个伟大的王朝的。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驾崩,中央政权瓦解,第二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天下纷争,群雄逐鹿。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今天的西安),由此一个伟大的帝国开始。
汉帝国建国时,经过连年征战,满目苍夷,亭长出生的刘邦对商人和儒生非常反感,汉文帝时期,甚至都不让商人为官。但在经济政策方面,改变了自商鞅以来的中央集权政策,开始放松对自然资源的垄断和专营,减免了关税,使得自由贸易日趋活跃。另外,在农业方面,也减免农业税收,同时也对周边国家不轻易出兵,尽量委曲求全,维护和平。这样的放任自由的政策持续了70年,促进了汉帝国的大繁荣,史称“文景之治”。
有人说,只要给中国人50,60年的开放和宽松的经济政治环境,勤劳勇敢的中国人就会带来一个繁荣的时代,“文景之治”和“改革开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02好了,我们说回汉朝,在商界崛起成为一股强大的势力的同时,汉朝是中国商人获得的第一次长时间的自由发展的时期。
盐铁业是古代国家的支柱产业,其次是流通业,中国地域广大,各地特产繁多,所以流通业也不可小视,当时主要的流通工具包括马车、牛车和船舶。排在第三的是种殖业,最后是金融业,也就是铸钱业。
从汉代至今,能源、流通、金融成为国家的支柱产业一直延续了下来,而且当时的商人阶层开始出现了专业化经营的萌芽,手工业制造开始发展起来。司马迁在《史记》中记录了这些行业富商故事的同时,还表达了对财富和商业规律的理解。“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意思是,追求富贵是人之常情。除了财富观以外,司马迁还对商业经验的规律提出了比较系统的看法,也将他的三段论述连接起来,可以读出许多普世道理。
03首先:财富分为三类,本富、末富、奸富。本富就是靠农耕致富,末富就是以工商致富,奸富就是通过不正当手段致富。
其次:一个人想要由贫致富,从事农业不如去从事制造业,而更好的是流通业。
最后:一个人和一个家庭想要保住财富,就是到商海中去倒腾,贱买贵卖。
刘邦兴汉之后,实行了分封制,各地纷纷建国,中央集权出现旁落,地方权贵和商业富豪联合起来对中央形成了威慑。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是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权力的下放,可以激活商业和人们的创造力和积极性,经济得以快速发展,但是这大大削弱了中央的凝聚力。如何权衡集权和放权,是历代政权首要考虑的问题。
在七国之乱后13年,公元前140年,汉景帝驾崩,结束了文景之治,16岁的刘彻登基,成为汉武帝,汉武帝改变了之前的休养生息的自由开放政策,加强了中央集权,文治武功,将汉帝国打造成为最强大的国家。
在思想统一上,与之前秦始皇的不让人读书不同,他改为让人读一种书。在帝国版图上,汉武帝功伐四野,在20年时间里,汉武帝大大扩展了帝国版图,在公元前121年,为补充中央财政,汉武帝开始推行一系列强硬的经济政策,具体的操盘人是:桑弘羊(公元前152-80年)。
04帝国的逻辑与管仲和商鞅时代不同,汉朝的人口已经达到5000万之众,要管理泱泱大国,需要不仅仅是策略和计谋,更需要的是胆识。桑弘羊就是这么一位伟大的变革家,历史对他的评价也呈现出两面,一方面认为其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理财大师,另外一方面也诉斥其为“乱国酷吏”,历史总是残酷的。
桑弘羊出生于洛阳的一个商人家庭,13岁入宫,辅佐汉帝国近60年,在其与汉武大帝刘彻一起的操盘下,汉朝成为了一个超级帝国。其改革策略主要从产业、流通、税收和货币几个方面入手,打造了一套严密的整体配套体制改革。
经过70多年“文景之治”的自由和稳定商业发展,汉朝地方资本和财富已经非常丰盈。所以要分割地方财富,收回国有资产。桑弘羊从其主要的支柱产业铸钱业、煮盐业、治铁业入手,相继将其国营化,这与管仲时期的盐铁专营又更进了一步。比如,只允许国家铸钱,民间铸钱死罪,废除了旧币,改铸五珠钱,这种圆形方孔的钱币一直沿用了740年。
在此过程中也受到了地方和民间资本的阻扰。但在桑弘羊铁腕的治理下,盐铁等产业迅速发展,成为中央财政的重要来源,也为其军事扩展提供了资金支持,同时还压制了地方势力,可谓一举两得。
05桑弘羊将流通业收归国有,其目的有两个:“均输”,就是统购统销;“平准”就是物价管制。当时汉朝地方广大,各地特产流通是一个很大的产业,成本也非常高昂。采用了“均输平准”的政策后,国家统一采购,然后统一销售,进行物价管制。形成了一个由中央统一管理的国营商业网络。在流通和价格管制方面,形成了一种非常典型的计划经济运作模式,但这一策略当然是极大地打击了商人和地方官僚的势力,让中产阶级相继破产,也因此得罪了不少权贵。1949年建国初期,我国采用的其实就是这套策略。
桑弘羊为增加国库收入,提出了向全国有产者征收资产税,称为“算缗”,并颁布了“算缗令”,凡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囤积商人等,都需要向政府上报资产,并按照资产多少缴纳税收。后来又颁布了“告缗令”,让人们相互举报,告发隐藏资产的人。这一政策更进一步收刮了民间资本,并挑动了“人民战争”。
在历史上,汉武帝是第一个建立了完备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大独裁者,在同一时期,罗马帝国的凯撒大帝(公元前102-44年)也是另外一个独裁者。东西方在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上实现了高度同步。
06桑弘羊主持全国财经事物长达23年,是汉武大帝的最大功臣,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理财大师”。
强势的国营体制,这种国家主义和计划经济的模式也有两面性。在短时间内发挥了中央积累财富的作用,迅速提升了国家生产能力和财政能力,为对外的军事扩展提供了条件。但是长期来看,这样的政策削弱了民间经济的积极性,导致了社会机能的退化,民众不再储蓄,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可谓长远。
在刘彻晚年公元前87年,还颁布了《轮台罪已诏》,是一代枭雄的忏悔录,两年后汉武大帝郁郁寡终,桑弘羊的政治生命也因此走到了终点。在公元前80年,75岁高龄的桑弘羊以某犯罪被抓捕,并处以酷刑,一代理财大师就此终结。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是这些,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小播读书”或分享给您的朋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