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有一个古国叫作卫国,该国有一位名叫孙林父的大臣。在孙林父的政治生涯中,他与卫献公成为了第二任君王。今天,我们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卫献公是如何被孙林父父子逐出朝廷,并逃往齐国的故事。

因为孙林父这个人比较狂妄,也有点看不上卫献公,所以就让自己的儿子孙蒯随侍卫献公左右。而卫献公也觉得孙蒯比他爹孙林父有意思,所以经常带着他吃喝玩乐。一天,卫献公又说要宴请吃饭,孙蒯就来了。宴会肯定少不了音乐,待乐队演奏完以后,卫献公意犹未尽,又点了一首名叫《巧言》的歌舞,听到卫献公点这首歌,原来演奏得好好的乐手拒绝了他,春秋时期就是这样,乐手不想唱的话还带拒绝的。卫献公刚要发火,另一位乐手主动请缨说他来唱。听着这个名叫师曹的乐手尽情歌唱,卫献公是如痴如醉啊。

而这首歌的最后一段这个乐手更是连唱三遍,而卫献公没听出来,还在自我陶醉。但是孙蒯的脸色却变了,这是为什么呢?这就要说到这首名为《巧言》的歌了。这首歌出自《诗经》,一整首就是在发泄不满,主要表达的意思就是在骂老天爷不公平,骂当政国军的昏庸无能,骂大臣图谋造反。而被连唱三遍的就是最后一段大臣图谋造反。所以第一名乐手拒绝了,他知道不管得罪谁都不好,也不想当替罪羔羊,那么第二名乐手师曹就不知道吗?
他当然知道,正因为知道才要唱,他就是在故意害卫献公,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这位乐手刚刚因为一点小事得罪了卫献公,被卫献公下令打了顿板子,收拾了一回,所以怀恨在心,并且主动请缨进行演奏。孙蒯觉得卫献公故意让人在他面前唱这首歌,是在隐喻孙林父父子要造反。所以孙蒯害怕了,然后回去就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孙林父。父子两个商量来商量去,最后决定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拉卫献公下台。所以第二天孙林父就率领着自己的家臣家兵攻入了卫国首都。
孙林父带领的部队如入无人之境,因为当时卫国大部分军队都随着晋国去讨伐秦国了。而卫献公又不得人心,没有多少人愿意帮他,有的大臣见势不妙还逃到了国外。眼看就要杀到眼前,卫献公赶紧派代表去和解,而和解的代表都被孙林父给杀掉了。听到这个消息,卫献公就匆忙逃出了城,出逃途中卫献公第二次派人来说和,然后又被孙林父杀掉了。卫献公被一路追杀,后又逃到了齐国。而孙林父联合其他的大臣立了公孙剽为国君,这就是卫殇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