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第79代嫡长孙孔垂长:以义取利,小商谋利大商谋道,阐述儒商之意

儒商之道强调以义取利,注重道德和信誉。小商人追求短期利益,而大商人则追求长远发展和道德价值。在商业活动中,儒商注重品德修养和诚信,以此促进经济繁荣和社会和谐。在当今社会,儒商精神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传承。

孔子第79代嫡长孙孔垂长阐述儒商之意。 齐鲁晚报记者 王媛 摄

齐鲁晚报济南9月29日讯(记者 李师胜) 29日,首届儒商大会开幕。大会选择在这一天开幕,别有深意,前一天,恰好是孔子诞辰2569周年。大会的宗旨也是“大儒商道,至诚天下”,恰合儒意。大会特意请来了中华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协会会长、孔子第79代嫡长孙孔垂长出席开幕式,阐述儒商之意。

他说,“发扬于山东大地的儒家文化博大精深,经世致用。在大部分历史时期,对大部分的中国人,儒家文化不仅是修身齐家治国理政的指导思想,也为国家和个人的经济行为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价值导向。”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孔垂长引用了孔子的三句话来阐述孔子对于“利”的解释。虽然孔子罕言利,提到“君子谋道不谋食”,他说,追求富贵等个人利益是人的本性,在太平盛世下,不能获得个人的富贵是不光彩的。

他说,孔子还更进一步指明了自身利益的追求必须与民众利益、道义相统一。生活领域和生产领域是人类社会的两大领域,各有其不同的存在和运行方式。孔子提出了不同道德伦理来引导和规范人们在不同领域的行为,主张用“仁和”来规范人们在生活领域的道德伦理,宣导人们仁和忠恕。用正确的义利观规范人们在生产领域的道德伦理,鼓励人们以义取利。

儒家所讲的义,对个人而言是良知,对社会而言是责任。“在不违背个人道德良知和企业社会责任的前提下,谋取各自的利益,就是以义取利,我的理解这就是儒家的义利观,也是儒家所谓商道。小商谋利,大商谋道。个人和企业只有将自身的利益与民众和国家需求相结合,才能获得长久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求得企业可持续发展。”孔垂长认为,在企业运营中,要以诚信为本,要恪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些在当今社会也被奉为人类普世价值的儒家伦理。

« 上一篇
下一篇 »